国内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赵振林:涉碳环境数据安全

2024-09-04 来源:

2024-09-04 来源:碳中和专委会王挺 [打印]

碳数据的准确与安全至关重要,它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础,关系到我国“双碳”工作的成败。鉴于此,近日涉碳环境数据安全溯源管理闭门研讨会于北京成功举办。

工信部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园区专委会秘书长赵振林在会上发表如下观点:

一、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了企业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在碳排放核算中常面临数据采集的复杂性与隐私保护的两难境地。国际上对产品碳足迹的关注提升了出口企业的数据披露要求,这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数据跨境安全和供应链信息获取方面。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园区专委会高度重视涉碳环境数据安全问题,为更好完善国家双碳领域相关标准,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在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和绿色工厂等方面积极建议开展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在企业和行业调研过程中,保障相关数据安全是关键。

二、涉碳数据采集与核算的挑战

涉碳数据包括能源消耗、生产过程和废物处理等。这些数据与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息息相关,需专业知识进行准确分析和核算。企业内部通常缺乏相关经验,导致结果不准确。企业担心泄露敏感信息,特别是在外部咨询介入时,如何保障数据保密成为问题。同时,数据准确性对碳核算至关重要,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影响企业决策。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通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跨部门团队,选择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核算,并签署保密协议以保障信息安全。透明沟通机制和普及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能增强信任和协作。

三、碳数据与供应链绿色低碳信息披露的挑战

碳排放监管政策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产品碳足迹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标准。出口企业需详细披露生产过程、原材料和供应链信息,以提高透明度。然而,国际对数据跨境传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和数据保护问题。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数据获取能力上较弱,面临较大挑战。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受信任、技术和文化影响,影响碳足迹的准确性。

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为数据跨境传输提供指导。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鼓励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数据透明度和供应链协同效应。

四、中国涉碳数据与国际排放因子库的差别

国际排放因子库如GLAD、ILCD和LCDN提供了计算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确保了碳核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了透明度和可信度。但是国际碳排放因子大量数据不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排放因子库目前相对较小,数据不翔实,影响国际竞争力。

中国应建立和完善国家级排放因子库,提高数据的广度与深度,建立可信的碳数据溯源体系,确保数据准确性。加强与国际机构合作,提高全球碳管理的话语权。

五、数据安全管理与建议

在双碳目标下,与涉碳数据相关的安全管理角色尚缺失。部分企业面临环保核查要求时,如何应对、报送和评估数据成为困扰问题。当前缺少红线意识和系统化管理章程,企业只能被动应对。我们应设立体系化、规则化的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分类和处理流程。此外,在规则制定中,我们应充分论证安全性与贸易发展的平衡。设立平台或磋商机制,推动专家交流,明确数据底线逻辑,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据保护。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三点建议:

a) 建立跨境数据的传输框架和磋商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b) 加快完善国际排放因子库,弥补数量和质量不足;

c) 建成可信的溯源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

六、 解决涉碳数据管理和绿色供应链的挑战,需通过多方面合作和系统化管理。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机制,才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