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办的2023年建筑材料行业大会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阎晓峰提出,我国水泥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已成为现实,建材行业全面实现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一结论的提出正是基于对水泥行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 从产量上看,2014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24.9亿吨的历史高峰,当年水泥熟料产量为14.2亿吨;2020年水泥熟料产量达到15.8亿吨的历史高峰,当年水泥产量为23.8亿吨。 从碳排放量上看,自2020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2.3亿吨峰值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下降,累计下降幅度为13.9%,预计2023年仍将继续下降。 综合宏观环境、技术发展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可以确定,今后水泥行业碳排放量或有起伏,但碳达峰已经实现。 当前,将持续引导水泥行业降碳转型。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印发,从顶层设计上完成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部署。 《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各领域、各地区碳减排规划指导文件陆续出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具体举措相继实施,水泥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加快推进。 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建材行业碳排放的83%、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碳减排将成为水泥行业长期任务。 节能降碳技术迅速发展,持续促进水泥行业降碳提升。围绕“双碳”目标要求,2022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编制了《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为企业节能降碳改造提升提供指导和支撑。水泥企业将节能降碳改造提升作为生产经营管理首要任务。 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企业实现水泥熟料单位产品能耗降至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水泥粉磨综合能耗可降至20千瓦时/吨。截至2023年上半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3%,达到或优于能效标杆值的水泥熟料产能占比达到13%,比2020年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此外,低碳水泥产品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水泥熟料精细化、减量化应用等技术发展,将持续促进水泥行业碳减排。 水泥产品需求保持稳中趋降态势,持续带动水泥行业降碳提质。近年来,房地产业调整明显,传统基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减少,对水泥产业拉动逐渐减弱。需求减弱导致水泥产量连续下降。2021年以来,我国水泥产量已经连续3年下降,2023年预计比2020年下降15%。预计到2030年我国水泥需求量将降至18亿吨以下。水泥产品生产总量减少,转向追求质的有效提升,带动水泥行业碳排放量下降。 综上,可以清晰地分析判断,水泥行业已实现了碳达峰。但碳达峰不是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行业发展新起点。水泥行业应认清形势变化,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推进碳减排工作,积极谋划碳中和、布局新发展,重塑行业定位和价值,从更高层次、更系统化地推动形成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