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要闻

王克: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024-01-16 来源:

2024-01-16 来源:碳中和专委会王挺 [打印]

   近日,在2023年全国碳市场价格指数与碳金融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克带来《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围绕国际背景、国内政策、绿色低碳产业、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

微信图片_20240116103432.png


(一)国际背景

        我国发展双碳一直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双碳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受国际谈判形势影响。从国际背景来看,《巴黎协定》作为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条约,以5年为周期,由各缔约方不断提高气候行动的力度,设定国家自主贡献(NDCs),通过强化透明度框架(ETF)收集的信息进行全球盘点,最终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最好是1.5℃之内的目标。202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球盘点,2025年将更新、通报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通报2035年目标。


      全球盘点文本很好地诠释了各方未来努力的方向,包括: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翻三倍,到2030年全球年均能效提高率翻一番,加速努力逐步降低煤炭使用,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摒弃化石燃料,尽快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补贴,加快全球实现净零排放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并大幅减少非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甲烷排放),加速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加速减少道路交通排放,发挥过渡性燃料作用等。


(二)国内政策

      国内政策不断出台,强调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提到要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目前,我国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文件共同构成,“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同时,各省区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总体上已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三)绿色低碳产业

      在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作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跨部门政策和战略。王克介绍,其团队将促进可持续需求、电力部门脱碳、终端部门电气化、低碳燃料替代、固碳作为碳中和实现的五大关键举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电气化、电力脱碳、能效提高、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四大支柱,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需要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2060年前碳中和则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电气化、需求减量、CCUS及能源效率。五大举措中终端部门电气化和低碳燃料替代是重中之重。据统计,实现中国2060碳中和愿景,电力部门脱碳叠加终端部门电气化将实现61%的减排量。


      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据《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中测算 “碳中和”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约70万亿,其中高铁和城际轨道约10万亿,跨区输电通道约20万亿,光伏和风电装机约25万亿,电动车充电站约1.6万亿,5G和物联网约11万亿,加氢站和输氢管道约1万亿。


      以光伏为例,中国光伏产业实现持续增长。据统计,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超3.9亿千瓦,新增装机超86GW(占新增装机总量47.13%)。2022年,中国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均在80%以上。光伏产品出口超512亿美元。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预计两批风光大基地2030年前直接投资需求2.5-3万亿,拉动相关产业投资4.7-5.7万亿。具体来看,中国光伏潜力充沛但区域异质性鲜明,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都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实际可再生能源电厂规划建设选址与潜力评估数据库匹配度高,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较大技术、成本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部门。


      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及其组件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但不限于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卡车、热泵、电解槽等领域,平均占全球制造能力的65%,太阳能光伏硅片占比高达96%,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也成为出口增长引擎。


(四)未来展望

      数字化技术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和技术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消耗大量能源,但也有潜力通过节省材料投入和加强协调大幅提高所有终端使用部门的能源效率。居民能源使用、智能出行、智慧城市、农业、工业、负载管理和电池储存优化等多部门存在数字化减排的潜力和空间。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相关创新技术需求巨大。针对碳达峰,现有成熟技术可以满足90%减排需求,只能满足50%的碳中和目标减排要求。基础技术服务于通用技术,进而通过改变公民生活方法、改变土地和空间形式和连接方式、提高基础设施操作效率和联通性、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等方式,减少能源使用、整合可变可再生能源,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形成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产业转型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统筹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技术更新改造与资本配置联动、注重评估政策的社会影响、进行逆周期投资等多种方式,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政府需要深化改革,通过将命令控制型政策、市场激励型政策、鼓励自愿型政策相结合,重构政策体系,加强低碳增长友好发展,增强政策之间的协作。市场需要发挥规模优势,结合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